中文科
教學目標
-
提高學生的中國語文能力和對學習語文的興趣;
-
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,強化語文觸覺;
-
培養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;
-
培養學生品德,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;
-
認識中華文化,培養對國家、民族的感情。
課程發展方向
小一至小三(側重培養學生聽說能力)
學生
-
多聽多說,聽得完全,說得清楚。
-
少默寫,多認字,多識字。
-
多閱讀富趣味性的文章,喜愛閱讀。
-
多誦讀淺易文學作品,體味韻律,感受意像之美。
教師
-
讓學生多聽多說,多從口語中吸收詞彙,自由表達。
-
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,感受漢字之美。
-
引導學生喜愛閱讀,初步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。
-
帶領學生誦讀淺易文學作品,使他們感受文字中的韻律、意象之美。
-
多聆聽,多給機會及鼓勵學生自由表達,不窒礙他們的思想發展。
-
避免過量和無顯著學習效益的背誦和默寫操練。
小四至小六(側重培養學生讀寫能力)
學生
-
多讀多寫,積累語彙和生活體驗﹔多說多寫,增強說話和寫作的自信心。
-
體會讀寫之樂和審美情趣。
-
透過閱讀養成思考的習慣,有提出問題的意識,能運用想像力,發揮創意。
教師
-
讓學生多在閱讀和聆聽中積累語彙和生活體驗,培養他們說話和寫作的自信心。
-
佈置多樣化的學習活動,讓學生體會讀寫之樂和審美情趣。
-
透過閱讀教學活動,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、動腦筋思考的習慣,並培養想像力,發揮創意。
-
避免過量和無顯著學習效益的背誦和默想操練。
-
多採用全方位學習、跨科活動,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環境中學習語文。
課程特色
P.1-2 喜閱寫意
P.1-6 跨科閱讀學習單元、校本古詩文課程、圖書教學、戲劇教學、電子教學(運用虛擬實境洞穴系統、電子平台)、閱讀策略教學、腦相容教學策略、配合專題研習加入跨科閱讀文章
課程結構
學習模式:
-
以學生作主導,透過高層次提問激發不同能力學生的潛能,建立同儕互相學習
-
發展高參與、多思考的語文課堂
閱讀:
-
校本單元設計:
-
單元以有機地結合聽說讀寫為規律,並加入合適的初小課程,如認字策略、童誦樂等;高小則有機地安排銜接中學課程,如文言文教學、古詩教學等。
-
篇章分作精教、略教和自讀形式,又以不同層次提問、教讀和比較閱讀方法,提升學生自讀能力。
-
單元呈螺旋式設計,重設計的整合性,有系統地築建學生語文及高階思維能力。
-
透過自主學習,引導學生發現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徵。
-
展示學生作品,利用班與班或級與級間分享交流,建立互相觀摩的學習文化。
-
根據不同的文體特色,配合課文內容加入戲劇元素,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。
-
利用腦相容教學策略,加強師生、生生之間的互動,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提升學習動機。
-
-
語文基礎課程(喜閱寫意):
-
依九個不同範疇,讓低年級學生掌握學習策略,並把策略滲入各單元,鞏固語文學習基礎。
-
寫作:
學生寫作動機,以學生生活為寫作題材,重視寫作前的準備,透過範文、學生佳作、報章期刊,積累寫作內容;又利用小練筆、評講課堂,進行寫作前自我檢視及修定。
聽說:
重點培養學生朗讀文章的習慣及能力,透過課前、小組朗讀,感悟文章的優美,積累語感。
延展活動:
以不同形式活動延展學生學習興趣,如口頭讀書報告比賽、說話演講比賽、辯論比賽和作文比賽
等。
3. 中讀課程:
-
各級全年輪流閱讀中讀課指定圖書,配合中讀冊及圖書分享,營造閱讀氛圍,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,深化 閱讀體會。
-
製作校本詩歌古文教材,按各級學生的特性及學習需要,教授童詩、古詩、名人名句、文言文,加強幼小及升中銜接,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,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。
教學語言:
-
二至四年級各級均開設一班普教中班。
-
其他班別均用粵語教授中文。